注册
登录

欢迎进入我的专栏

免责声明

资料信息全部由该注册用户自行编写,所有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金投网不做任何保证。金投网未授权任何平台与用户私加联系方式,请勿轻信且不要将您的个人账户信息与资料透漏给他人,任何用户私加联系方式由此带来的账户与资金损失都由用户自行承担。

PPP大数据:入库快速增长、项目落地率继续提升

字号:T|T 2016-11-01 来源: 金投专家 分类: 财经 阅读:( 587) 评论:( 0)
摘要:PPP大数据:入库快速增长、项目落地率继续提升

PPP大数据:入库快速增长、项目落地率继续提升

文/凯哥解盘现货(原油,白银,天然气,铜等贵金属)投资交流微信kgjp811

"8、9月PPP数据库的变化表明入库项目增速放缓,但项目的落地率却在快速提升,PPP项目反应“重质不重量”的特征?"

摘要:

我们从4月份开始高频追踪财政部项目库中的上万个PPP项目,通过分析最近出炉的9月PPP大数据变化我们发现:
1) 三季度PPP入库规模虽快,但主要由7月贡献,8、9月增速大幅放缓;
2) 入库规模增速放缓的同时,项目落地率继续提升,方针“重质不重量”;
3) 省市间结构持续优化,片区开发等行业占比增长较快;
4) 政府主导、付费的项目占比继续小幅提升。


三季度PPP项目入库节奏的变化

近日财政部PPP项目库更新了9月数据,按照过去的经验,可能将于近期发布PPP项目第三季度报告。从季度维度上来看,三季度PPP项目入库速度仍保持了较快增长,从2015年年底的8.1万亿,到今年一季度的8.8万亿、二季度的10.6万亿,再到三季度的12.5万亿,财政部PPP项目的入库规模整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我们跟踪的财政部PPP库中上万个项目的高频数据来看,三季度的增长主要是在7月发生,7月单月PPP项目总规模就增长1.4万亿达到12万亿;而8、9月连续两月入库项目规模大幅减少,累计仅增加5000亿。

PPP入库项目增速放缓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财政部近期推出了第三批示范项目,导致整体项目入库减速;而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则是前期PPP存量项目已经较全面地纳入财政部口径。事实上,目前财政部项目库中的PPP项目大部分也是在2015年就已发起的,但在今年不断被纳入财政部口径。近两个月PPP入库速度的持续下降,也可能指向之前已发起的存量PPP项目现在已经比较全面地纳入了财政部口径。如果后者是主要原因,我们可能会看到未来PPP项目入库速度系统性放缓。


PPP项目落地率继续提升

虽然8、9月PPP数据库的变化共同指向PPP入库项目规模增速出现放缓,而项目的落地率却在快速提升,反应出“重质不重量”的特征。财政部口径的落地率(执行和移交阶段/准备和采购阶段)从二季度的24.5%上升至26.8%。

而财政部口径的落地率是按项目数量的占比进行计算,如果我们按项目金额规模占比的测算,进入执行阶段的项目规模同样也在快速上升,进入执行阶段之后的PPP项目规模占全库的比重从二季度的11%上升至13.2%,也就是说截止三季度进入执行阶段的PPP项目规模已达到1.7万亿。这一落地增速与我们此前的预测基本相符,相对全年约16万亿的基建规模而言或仍非最主要矛盾。

PPP项目的结构性变化

从各省份之间PPP项目规模占比的变化来看,整个三季度各省市PPP项目占比仍出现继续平衡的趋势,此前PPP占比较高的贵州、山东、河南和四川的规模占比普遍下降,而湖北、安徽等占比较低的省份出现增长。这一变化也是延续了二季度以来的平衡趋势,但相关性较二季度有所下降,如江苏、甘肃等占比不低的省市也出现了继续的增长。

分行业来看,三季度以来,一级行业中,片区开发、市政工程和旅游的行业占比上升较快,分别上升1%、0.4%和0.2%;而交通运输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占比下滑较快,分别下降了0.9%和0.5%。从细分二级行业来看,园区开发、城镇化建设和市政道路等二级行业占比上升较快,铁路、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占比下降明显,延续了二季度的趋势。

政府主导的比重继续小幅上升

从三季度来看,政府对PPP项目的主导因素继续小幅上升:政府付费的项目规模占比从二季度的22%上升至24%,而政府发起的项目规模占比也从94.6%上升至95.7%。整体而言,占比的变化不是很大,但趋势性始终一致。事实上,政府一直强调“PPP项目融资责任由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方承担,当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不应为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方的融资提供担保”,近期PPP项目入库速度的放缓可能也反映了政府对项目规范的重视程度上升,这也与我们近期在政策周报《政策再度聚焦宏观审慎》中强调的宏观主题相一致。

免责声明用户在金投网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所有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金投网不做任何保证。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金投网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与用户私加联系方式,请切勿轻信且不要将您的个人账户信息与资料透漏给他人,任何用户私加联系方式由此带来的账户与资金损失都由用户自行承担。

下载金投网